2 应对企业外宣翻译存在问题的策略
2.1 注重翻译技巧的培养
2.1.1 特定的风俗习惯和地域文化研究
外宣翻译要从不同的文化背景角度切入,根据传播对象所在地域的语言习惯及思维方式,对于翻译的内容进行适度调整和合理删减(高正,2016,20)。比如,西方文化强调个人价值,在外企宣传中追求自我的感官享受和价值需求;而东方更注重企业的集体意识,强调以“家”为中心的群体价值。西方文化在外宣中以突出个性为创意焦点,突出个人主义价值观,表现自我;而东方强调平衡统一的宣传理念。西方文化常运用幽默,荒诞,夸张等形式宣传企业讯息;而东方文化倾向于直白,平实的表达方式。
2.1.2 特定成语、谚语、俚语
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差异导致形成的特定成语、谚语、俚语各有千秋,有些中文俚语不一定能找到对应的英文表达,反之亦然(高正,2016,20)。所以译者需重点阐述文化差异对英汉两种成语所形成的影响,并讨论一些固定用语互译中常用的方法,尽力将原文的文化信息展现于译文读者面前,使其了解到原文所包含的文化信息,以充分体现该企业的文化及品牌。比较实用的成语、谚语、俚语的翻译方法可以归结为:直译法、直译加解释法、等值互借法和意译法等几种。
2.2 注重体现中国元素,打造中国特色
由于外向型企业的针对对象主要为沿线国家,外宣翻译不仅仅传递商业信息,某种程度上也能体现出国家形象。因此翻译时融入中国元素,以多元性和多样性呈现中国特色是必要的。尤其是一些民族品牌和民族企业,外宣翻译时更要翻译出企业的文化底蕴(高正,2016,21)。例如,中国传统老字号品牌“老凤祥”,如果将其直译为“Old Auspicious Phoenix”就无法表现出这个品牌的传统文化积淀,且“old”一词不顺应西方崇尚年轻的文化潮流,这使企业的品牌吸引力大打折扣。而“Lao Feng Xiang”这版译文既可以激发海外消费者的好奇心,又能传递老字号特有的民族性。
2.3 注重开拓人才招揽渠道
2.3.1 招聘多元化高质量翻译人才
外向型企业要在中国站稳脚跟需要一批精通国内外政治、经济、法律事务的人才,为之服务,出谋划策,以保证公司的平稳运行,使公司的各种行为符合中国国情。比如,招聘高学历,有海外留学背景,精通企业所需的各项专业知识及技能的精英。企业也需要对外宣工作给予更多的关注、重视和投入,从薪资、晋升、环境、发展等多方面去吸引更多专业的翻译人才前来服务(赵娜,游燕平,李晶,2017,142)。
2.3.2 深化校企合作
由于真正精通英语和投资地区国家语言的专业技术翻译人才稀缺,外向型企业可以着手从高校和企业本身两方面做起。首先,企业需主动加强与高校之间的密切合作,积极引进高校的翻译人才,充分利用高校的翻译资源;与此同时,高校也要增强外宣翻译专业的学科建设意识,积极主动与企业建立联系,深化合作,加大企业外宣翻译人才的培养力度(张九全,2018,101)。
2.4 强化翻译成果的监管审核力度
针对外宣翻译机构的目前状况,译者不应只局限于对于企业品牌的单方面翻译,更要培养后期审核意识,以免译文出现歧义以及翻译误解。同时企业也要加大审核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从目标语角度对译文进行再审核(付天君,孙黎明,2018,39)。
2.5 树立与时俱进的观念
企业应该从传播内容和传播媒介两方面切入。就内容而言,译者需实时更新自己的语言库,使得译文更加符合当今大众文化发展的潮流。就传播媒介而言,随着自媒体等多媒体行业的蓬勃发展,企业应该充分利用多流量的媒介资源传播企业理念,打造企业品牌。
3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寻找企业外宣英译存在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得出了如下结论:在如今全球经济化趋势越趋高发展,高竞争,高压力的时代,企业若想长存、发展,高端、国际化的语言——英语,对于企业的影响是巨大的;好的企业不仅要重视国家间的语言差异,做到外宣翻译工作上的精、准、狠,还要让客户满意,即客户对所看到的企业文化产生共鸣与了解的兴趣,这是企业外宣需要做到的。
[1]游燕平,靳昭华,李晶.企业外宣翻译中的常见失误及改进策略[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7(1):82-84.
文章来源:《企业文明》 网址: http://www.qywmzz.cn/qikandaodu/2021/0728/1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