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是获得口译技能的最基本原则,无论口译、笔译,只有靠实践才能培养出翻译家[1]。随着职业口译的升温,口译课程具有越来越强的“职业性”和“应用性”。在全国市场化和职业化改革形势的推动下,口译行业职业规范全面建立和实施的条件已经逐步成熟。高等院校中的口译教学研究必将与口译职业规范发展衔接,否则将不可能为口译队伍提供合格的人才,也无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就业准备[2]。
本文通过对本校英语系明达公司实习项目的调研,尝试分析强化校企合作的可能性,并提出OBE视角下优化口译专业培养体系及商务口译课程改革的相关建议,以期提升口译教育的职业化程度。
1 英语专业口译方向卓越计划及商务口译课改概述
1.1 缘起
根据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工作的有关精神,我校于2011年开展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工作。此前,英语专业与实习实践基地明达实业(厦门)有限公司已有长达四年的紧密合作。在此背景下,英语专业立足本校培养亲产业、应用型人才的总体要求,申请立项了交际口译方向“卓越计划”试点项目,并拟定了交际口译方向“卓越计划”培养方案。按照设想,本方向学生在学习了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并接受英语听、说、读、写、译等全面训练之后,在相关企业经历半年左右的语言相关实践,从而具有从事翻译、服务、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毕业生的核心竞争能力是以口译为核心的语言服务能力与外贸经营管理能力,可担任公司外籍客户服务,商贸口译,外资公司管理以及外贸相关工作。
作为交际口译方向“卓越计划”试点项目的子项目,商务口译课程改革的重点是研究如何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延伸学生的口译专业技能并提升职业化能力并优化专业培养体系。
1.2 以成果为导向的培养理念
OBE模式的全称是outcome-based Education Model。其倡导者William Spady[3]认为,教学活动的安排及实施应该基于出口时的结果,而非预设的输入内容。该模式强调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首先确定教育成果,继而根据预设成果制定相关培养方案、教学方法和考评方式。教学及学习结束后,学生能够展示习得的相关知识技能。实习是OBE模式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课堂之外习练机会,还可以检验和展示学生习得的学习成果。实习反馈为培养方案的进一步完善也提供了参考[4]。
目前,OBE已经广泛运用于工科教育模式的改革。我们认为OBE模式的培养理念也为英语专业企业实习实践、商务口译课程改革及优化专业培养体系提供了有益的视角。
1.3 商务口译课程改革重要性
潘珺、孙志祥、王红华[5]对上海及江苏地区口译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在口译领域,商务口译需求居首位,金融、科技、制造业需求量也较大。从口译类型看,会议口译(34%)需求比例最高,商务洽谈口译(28%)和联络陪同口译(28%)的比例仅次于会议口译。调查结果显示了商务口译的社会需求以及课程建设的重要性。
商务口译的实践性、技能性、操作性均很强,对专业实习的质量要求较高。然而,我院英语专业实习基地提供的口译实习机会有限,学生实践口译专业技能的机会偏少,实践能力相对薄弱。这反映出了教学及课程设置的短板。企业实习平台是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重要互动平台,对这个短板有所补益。学生在企业期间可以接触真实的英语语言交际场景,强化习得的理论知识,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增加就业的砝码。企业实习还可以让学生接触真实的企业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商务口译课程改革应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导向,以企业需求为主导进行校企合作及实习平台的架构,从而实现双方资源的有效整合,解决学校授课与企业实际人才需求相互脱节的问题。本文重点探索OBE视角下以企业需求为主导的校企合作,以及相应的课程改革及专业培养体系优化。
1.4 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梳理和总结商务口译课程,调研并检视英语专业与合作单位明达公司在学生实习实践合作过程中的收获和遇到的问题。课改初期应首先确定符合实际情况的培养模式及目标,研究制定教学大纲,并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修订。
第二阶段:与公司相关部门及培训专员深入沟通,了解其培训和教学资源,从而结合企业实际提出英语专业学生在校学习与公司培训、实习实践有效结合的授课模式。
文章来源:《企业文明》 网址: http://www.qywmzz.cn/qikandaodu/2021/0728/1690.html
上一篇:高职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合作实践研究
下一篇:企业外宣文本汉英翻译研究